往届评选链接: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十大影响力事件投票

 

在我们精选的2015年重要事件中,您认为哪几件对RFID行业的发展最具影响力?(事件按时间排序)

只显示标题您最多可以选 10 个,最少要选 5 个,您目前还可以选 10 个。

  •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正式发布
  • 国家标准委于2015年9月11日批准发布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等单位起草的GB/T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NFC论坛发布新规范 对ISO 15693标签提供使用支持
  • 2015年10月14日,NFC Forum——2004年由飞利浦半导体技术公司(现在称为恩智浦半导体)、索尼和诺基亚为推动近场通信(NFC)技术标准化而成立的组织,已经发布了新的规范,正式称为Type 5标签操作规范,其目的是增加对符合ISO 15693标准的13.56 MHz无源RFID标签的支持和规范使用,增加了用于对等通信的主动通信模式。
  •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 聚焦智能制造等领域
  • 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到2018年,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进一步深化,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其中提到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等七大行动计划。
  • 国标汽车电子标识助力智能交通管理
  • 汽车电子标识是"电子车牌",在汽车上安装一个芯片,然后实现高速运动状态下对车辆身份的识别、动态的监测,附带实现流量监测,助推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可分为四点。 (1)防伪。每张RFID标签都有全球惟一ID号码,而且是不可修改的,因此RFID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防伪性能。RFID标签中,除了ID号外,还有一部分DATA区,若有需要是可以写入一些数据信息的。可以把车辆号牌和车证信息加密写入到这个区域,从这一点上说也具有很高的防伪特点。通过读写器对过往车辆的检查,拥有假证或不合法车辆是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 (2)防借用。由于车辆号牌信息可以加密写入到标签中,以及调用系统数据库内的信息资料,可以辨别出某一车辆是否有权使用这张车证(即电子标签),从而可以防止车证借用的现象,做到证、车统一或证、车、驾驶员三统一。 (3)防盗用。如果某车证不慎遗失,不仅仅可以通过上述手段从车证号码和车证的统一性上判别某车辆是否有权使用该车证,还可以通过失主挂失的方法使该车证失效,一旦某车辆使用挂失车证试图出入时,就可以被识别出来。 (4)防拆卸。每个电子标签都附带有防拆卸功能,安装好以后,一旦进行拆卸,电子标签将无法工作,从而避免了电子标签被拆卸后重复使用或它用,确保了电子标签与被识别车辆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起到电子标签真正的标记作用。
  • 国家卫计委《中国医院建设指南》强调RFID技术应用
  • 作为指南编委,瑞孚特在《中国医院建设指南》医院智能化建设和医院的物联网建设章节中,对医院一卡通系统、RFID应用系统和物联网系统建设中的设计、实施和管理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编写,为目前医院一卡通和物联网及“互联网+”应用建设的规范和问题预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也为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从行业指导和规范的角度来推波助澜,在产业和行业结合的道路上起到了典范作用。
  •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明确9项战略任务
  •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明确,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 海澜之家"RFID读取系统":优化服装业供应链管理
  • 海澜之家应用“RFID流水化读取系统”的收货流水线。应用该系统后,收货效率大幅提高,海澜之家也由此成为国内最早大规模应用物联网射频读写技术的服装企业。未来,该系统有望作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推向市场,让更多的服装企业分享物联网应用带来的技术革新。
  • 上海市嘉定区对涉案财物粘贴RFID电子标签
  • 如何改变办案中“重人轻物”“重案轻物”现象?今年3月,上海市嘉定区政法委牵头,公检法三方开始共同建立嘉定区公检法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共管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对涉案财物实现集中保管、专业维护和信息化管理。公检法三家还计划出台《公检法涉案财物共管平台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提高流转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制新型传感器 可通过RFID阅读器操作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南健团队研制出一种低功耗无源/半无源双模无线温湿度传感器。相关研究成果在传感器领域学术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上发表,该论文在2015年2月和3月连续入选为该期刊的前50热点论文。
  • 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成立
  • 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由来自我国通信领域的62名专家、学者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担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担任名誉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担任主任。
账号:密码:
用户评论
点评:

 
活动概述 奖项设置 评选条件 申报方式 专家评委 评选规则 联系方式

评选动态更多